找到相关内容1271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详考其理,各擅宗涂”——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

    还灭门,探索成佛的必然性;一个重点放在流转门,讨论惑业果报的关联性。两者之间,显然有著「真心论”与“妄心论”之间的巨大异义。还有,他所接触的部派论典,以有部、经部为主。这些部派,彼此间在诸如“三世有”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579872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出现杂念,则要把心收回。直到观想到心中的佛像历历清楚,好比在眼前。 在做到这点之后,在进一步,把呈现于心目中的那个佛想象成就是释伽牟尼。观想他在菩提树下成佛,观想他在鹿野苑讲法,等等。据说在进行这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
  • 密教纲要 一

    无尽四无碍之法界乎。又草木成佛。初不限于天台。而独以为功绩。不时花开。法华妙理。亦何从显哉。盖当论之。大师之判教。于显教既有轩轾。故招四大乘家之问难。而遂讨论于御前。理势之所应然者也。演此儿戏之伎俩。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80097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生死;寿量长短,随意愿成,又名意成(生)身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百一十九说:   有二种死,何等为二?一者分段,二者变易。分段死者,谓相续有情;变易死者,谓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自在菩萨,随意生身,乃至成佛。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

    与西方“道成肉身”相反的“肉身成道”[7]的路,以此实现与天的直接合一。象印度各宗普遍寻求的“梵我一如”,中国的“道通为一”、“天人合一”,释家人皆可以成佛,道教人皆可以为仙,儒家人人可为圣贤,等等,...

    陆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1780754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1)

    是无明者众生成佛。无明灭时应无真心。何以故。以心是无明故。既是无明自灭净心自在。故知净心非是不觉。又复不觉灭故方证净心。将知心非不觉也。问曰。何不以自体是觉。名之为觉。而以非不觉故说为觉耶。答曰。心体...净事起时能除染事者。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既同。以一心为体。亦应由佛是净事。故能治余众生染事。若尔者。一切众生自然成佛。即不须自修因行。答曰。不由以一心为体故。染净二事相除。亦不由以一心为体故。染净二法不得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2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2)

    但得无漏净法所熏。故事染之功斯尽。名为清净。即复依彼净业所熏。故性净之用显现。故名依他。所现即是所证三身净土。一切自利利他之德是也。问曰。性染之用何谓由染熏灭故不起生死。虽然成佛之后此性岂全无用。答曰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3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经典当中提供的修学法门,脚踏实地去实际修学,固然是众生达到正等正觉的有效方法,但是假如众生不能明了个个本具,人人皆有的“常住真心”,那么就算是累劫勤苦、长久修持,也不能解脱生死,觉悟成佛,所以能否觉知...有效方法,但是假如众生不能明了个个本具,人人皆有的“常住真心”,那么就算是累劫勤苦、长久修持,也不能解脱生死,觉悟成佛,所以能否觉知和认识“常住真心”,就关系到众生的生死相续与得成菩提的大事。   三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水月法师的因明成就——心气沉定 深入论藏

    》,发出了“学因明也可成佛,亘古奇闻,闻所未闻,……寂寞的因明,一变而成寂灭的因明了”的感慨,“有千年沉寂,惊蛰一时的主观感觉。”[[15]]   4. 关于因明的名称   水月认为,“因明学”这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51081341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问题,可以了知佛陀的人生观,更可以得知佛陀是人而不是神,他的教化是人间的教化。这表明佛陀修行在人间、说法在人间、成佛在人间,揭示了佛教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,成为推行“人间佛教”的重要依据。二、从《杂阿含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